台灣大學 名譽教授  李長貴

 

[關於簽署ECFA的策略評估問題]

馬政府成立以來急速向中國傾斜; 中國陳雲林先生來台的衝擊、開放全台機場按受接受極小數中國觀光客、關放大三通後台灣沙石船無法進入中國港口的糾紛、黑心產品毒奶粉賠償問題, 台灣社會己對馬政府傾斜中國的政策極度擔憂. 所憂慮的是台灣往何處走的問題、台灣的政治主權被矮化的問題. 台灣人民開始質疑馬統向中國傾斜, 台灣國家主權開始傾覆. 馬總統已經接受中國胡主席對台灣的要求「一中原則的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」. 馬總統又拋出與中國簽署CECA 或ECFA的經濟合作協議, 不經國會的監督與審議, 又否決人民的公投, 而造成台灣國家主權喪失的跡象明顯出現. 台聯黨主席黃昆輝以發動全國罷免總統的先聲, 多數人民心中相當呼應及支持台聯的呼籲. 馬政府及國民黨江炳坤的強烈主張不簽ECFA, 台灣死路一條的訴求; 民進黨、台灣團結聯盟、自由時報、民視及三立電視、以及民間非政府組織, 均強烈反對, 認為ECFA一簽台灣死路一條.

我們依策略管理的原則來分析簽署CECA 或ECFA的問題在那裡? 不論簽署CECA或ECFA(兩者都是一樣的), 都涉及台灣政治主權的問題, 所以是政治問題, 同時, 也是嚴重的經貿問題. 我們從企業投資的策略規劃環境評估的角度SWOT的分析; 其簽署ECFA「機會在那裡? 威脅在那裡?」 其「優點有什麼?與缺點又是什麼?」

(1) 簽署ECFA是雙方都承認「一個中國原則, 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」. 馬政府僅強調簽ECFA是一中的架構,實是「一中共同市場」. 兩岸的和平馬上為到, 這也是事實. 因為台灣已向中國投降, 成為中國的一部份, 當然就會和平. 至於兩岸經貿的全面開放與零關稅的問題, 台灣也可以參與東協加四,與東協各國簽FTA,這也是政治問題.  馬英九強調「人民相信他就好」; 可是執政的國民黨立法委員則批馬說「不要僅報喜不報憂」,似是在指責馬英九不要「欺騙」台灣人. 在野黨卻嚴厲地指責這是放棄台灣國家主權, 出賣台灣的叛國行為. 確實, 僅簽ECFA或CECA, 台灣的國家地位會被矮化為中國的附庸國, 台灣會陷入「中國的一部份」這是中國所泡製的「一中原則」的政治羅網.

(2) 簽署ECFA 台灣會陷入「一中共同市場」,  台灣的經貿會被套死. 馬政府、蕭萬長、江炳坤都認為簽署ECFA是救台灣經濟的萬靈丹, 台灣的產品會大量在中國市場銷售. 這是幻想, 也是馬英九一廂情願的想法. 台灣市場全面的開放與零關稅所帶來的衝擊, 是很嚴重的一件事. 這顯然會對石化業、高科技的機械業、電子等產業, 均會大規模地移動到中國投資, 台灣的經濟會再度失血及空洞化, 且會引發400萬勞工與農民失業的問題. 台灣的產業結構會嚴重失衡; 留在台灣的高科技行業會受到回流台灣的簾價產品的衝擊, 而損失其競爭力, 且留在台灣繼續經營的事業, 倒閉的機率會增加. 台灣各產業的倒閉、勞工的失業率必然增加, 政府財稅收入必然減少. 開放後中國輸入台灣的農收漁簾價產品, 會使台灣的農民、漁民會窸息, 無去跟中國農牧漁產品競爭, 而產生嚴重的後果.

(3) 簽署ECFA 台灣傳統經濟產業、農業的危機及競爭力消退問題. 不簽ECFA顯然對石化業、紡織業及機械業會出現大量的失業人口, 是因為政府假設中國會幫助我們與東協國家簽FAT.我們若與中國簽ECFA, 中國真的會幫助我們跟東協國家簽FAT, 這還是一個疑問. 根據主計處統計, 去年工業與服務業受僱員工618萬人, 其中製造業受僱負工約250萬; 電子組件41萬人、機械設備28萬人、金屬製品23萬人、通訊及視聽、22萬人、紡織18萬人、塑膠15萬人、石化8萬人、化學7萬人、橡膠3萬4千人、石油1萬5千人. 石化、紡織及機械受僱員工共54萬人, 佔工業人口比重僅兩成多, (還不包含服務業、農牧漁業人口). 所以, 若簽FCFA, 台灣會因小失大.

馬先生, 您想以一個中國的意識形態, 來創新簽署台灣總體經濟的新策略ECFA,台灣會走上亡國

 

[何謂企業創新]

創新之所以為創新, 是因所創新的「技術」、「產品」及「服務」,較前突破, 較前不一樣. 真正的創新是不連續的. 創新是將機會轉變為新的構想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1) 創新是一種新構想的能力. 有能力創新的人, 會將既存的能力、知識、想像加以變化、結合、運用, 而產生新的構想. 創新是有效運用資產, 將資產添上新價值的活動, 創造出顧客所需要的產品, 其創新活動乃面對著「市場的需求和新技術的連結」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(2) 創新是發明事物事物的過程; 對個人、團體、組織、產業、社會發生很大的價值, 是透過「策略活動」, 使組織與市場發生新的價值. 所以, 創新是由推動變革, 而提出新觀察、新方法、新產品的各種管理的活動, 增加及創造公司的競爭優勢, 掌握公司關健的核心源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(3) 創新是研發成為技術的商品化. 也是技術與市場的交互關係. 技術是研發技術轉變為產品, 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, 並以行銷手段來引發消費者的需求. 所以, 創新是由推動變革, 而提出新觀察、新方法、新產品的各種活動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(4) 企業無法逃避創新. 企業不創新會死亡; 企業的生命週期越來越短, 是反應環境對企業創新之需求. 創新越來越趨向於「破壞性創新」, 是因創新會破壞原有的產業競爭力方式, 從而降低成本, 降低浪費, 而提升競爭力.從生產、銷售的活動來看, 創新也是會提升企業的獲利能力, 增進員工的報酬.

(5) 創新的目的是要製造競爭優勢, 創新與策略有關. 因為維持創新優勢要建構在核心能力之上. 創新要投入大量資源; 有時企業可以利用策略結盟的手段, 整合所需的資源, 掌握其中最關鍵的核心資源, 才能維持其競爭優勢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(6) 影響創新的成功的關健因素, 在於創新是「由輸入到輸出一系列的活動過程」, 也是組織的一種學習成長過程. 一次的失敗可能奠定下一次的成功基礎. 創新的成果績效在於「良好的過程管理」、「顯著的成果效益」及「組織後續創新活動的積極影響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「產品價值鏈的模式」

投影片1 

 

[產品價值鏈的創新]

當前企業最重要的課題, 是今日已經進入「數位經濟時代」. 企業如何擴大規模, 強化其核心競爭力? 如何搶先掌握創新科技? 如何帶來企業的競爭優勢, 先分利用前瞻性的技術, 使企業得以永續經營是最關鍵的作為. 今日全球市場因產品生命週期愈來愈短, 商業競爭也從「有形資產的競爭」,擴大到「無形資產的競爭」. 創新變革突玻目前最重要的產業發展策略. 創新路程是艱難的, 經營事業有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. 企業要升級, 就要不斷創新, 追求持續的發展. 今日市場型態也發生變化; 投資的導向已經轉變到創新的導向. 保評的市場防禦戰, 也轉變到有計劃的攻擊戰與游擊戰, 這是大企業生存之道.

 

創新是技術與市場價值鏈的轉變過程. 創新與再造從字義上看, 有異字同義的意含, 不論從企劃、供應原料或半成品、生產、製造、作業、行銷、銷售的管理程序上(process)的技術, 都是為市場、為顧客價值及需求的管理行為, 不過有程度及強度上之差別; 創新較屬於改革; 再造較屬於改善之區別. 技術是研發技術幹變為產品之能力, 可以滿足消費者之需求. 市場是行銷及銷售手段, 來引發與滿足銷費者需求, 所以, 由消費者的需求轉變技術的水準, 使消費者認為有價值、有意義、有利益之產品. 這樣, 創新與改革便是產品價值鏈全程管理的創新與改革, 也是技術商品化的研發成果. 包括輸入的創新改革、 過程的創新改革及產出的創新改革.

 

我們從供應商到市場的價值鏈改寫為企業管理的系統方式: 即是文化創新制度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:因為企業創新是實現企業計劃經濟制度,轉變到市場經濟的制度; 市場經濟和競爭是企業創新的主要推動力. 當企業在強調新創新或改革的同時, 更要重視現代的管理手段與方法. 企業在創新前需先知道其文化是要保守經營, 可是要承擔創新的風險, 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創新. 

 

[第一、文化創新]: 當一個企業要創新、要改革, 阻力及反對的聲浪很大. 這些壓力會分散組織的團結、認同、承諾、一致的組織文化, 而破壞創新與改革的意圖. 這就是說不論總經理、人力資源經理、企劃經理或研發經理, 有創新改革的構想, 就可以付諸進行. 沒有經過討論、溝通而達共識與承諾的創新改革的方案, 是不會成功的. 公司全員有共同的企業遠景與信念, 才能樹立市場導向及顧客導向的意識. 這也意味著企業想要提升自我地位, 並要塑造新的定位.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, 企業已經驗到從制度、技術、產品、市場及管理方面的創新, 必須以文化創新為基礎、為導引, 使公司全員有清楚的遠景、信念、共識與承諾的文化創新.

 

[第二、制度創新]: 制度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基礎, 同時也是各種企業創新或改革的前提. 企業要不斷創新與變革,才能適應不斷變動不居的環境. 公司有新的制度,才會留住人才、發展人才, 增添人才競爭能力的提升. 人力能發揮其能力與績效, 組織要具一個強有力的績效評估制度, 激勵更多的優秀人才, 為企業來創新其任務. 所以, 企業經營的遠景與信念, 到一個有激勵性的管理制度、方式及方法, 獎勵與激勵專業經理與幹部, 才能造就更有能力的創新人才. 「輸入創新」就是「改變及提升輸入變項的思考」; 降低輸入變項的成本及提高輸入變項的品質, 取得大宗商品化及標準化的原料產品, 以及採購智惠財產權或新技術的降低成本策略. 「過程創新」是公司市場全球化策略; 再造出流程快速又正確的管理、全面的品質管理、及新產品研發管理. 「產出的創新」是由新中間產品的新定往, 來降低輸入變項的成本:

(1) 避免低價品及特級品.

(2) 提供標準化及合理價格的產品.

(3) 若製造民生用品僅在特定的場合使用.

(4) 提供表現如抆資的消費品(如金質手錶).

(6) 為本地民眾服務, 提供最便利、最佳設計、最佳組合的產品, 如接近顧客的連銷店、加盟店.

(6) 跟大眾建立更親蜜切關係, 減少促銷花費, 留往顧客品牌管理(如Stabuck的經營).

 

[第三、市場創新]: 創新市場就是要不斷創新產品給我們的顧客, 提供別人無法提供的專利產品、新創產品與新服務的市場需求, 即是顧客價值取向的經濟活動, 也就是追求目標的達成要集中在市場的需求. 做這些活動的專業幹部的工作成果要有評價的標準,評估出其貢獻的大小, 評定與獎勵辦法要連結. 所以, 企業價值取向, 就是追求目標的達成, 要圍繞在四個重要的因子; 市場需求、評價的標準、對市場的貢獻、獎勵辦法的相運結. 企業活動的創新競爭策略是堅持市場與顧客導向的管理, 從事於現在既潛在市場的活動; 如開發出「新技術、新產品、新服務; 諸如, 顧客關係(CRM)、促銷、廣告創意、電子商務、企業形象、虛擬市場等, 以人才能力發揮知識價值及顧客價值, 來改變環境創造商機, 增加有利機會發生的機率. 這樣才會由研發、品管、生管、行銷及銷售單位的專業人員, 來開創、推動、增強企業創新動力, 發展「市場競爭力」.

 

[第四、產品創新]: 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與再造的倡導, 已陸續出現了許多創新與改善的新產品形式: 「微型化產品、多功能化產品、數位化奈米化產品等等. 這些高科技產品準獨地, 或附屬在傳統經濟產業的設備上. 豐富的創意或想法, 突顯出「無形資產或無形產品」的價值. 企業在生產、作業或研發上, 出售的不僅是物質形式的產品, 還有更重要的知識、智慧如服務的無形產品. 智慧財產權、諮商顧問、知識服務、直銷模式的創新、客製化的生產、組織作業方式、組織管理方式等等, 都為提升企業創新能力. 「價值鏈終端的產出創新」即是產品創新、促銷創新及市場創新. 強化「價值、品牌與形像的管理」, 是企業走入全球化賽局夥伴管理的競爭優勢的基礎.

[產品創新流程]:

投影片1 

 

 (1) 強化品牌與形象的促銷企劃行動, 能改變顧客的期望、價值及選擇行為, 而成為忠誠顧客. 公司的誠信及方便使用者的服務, 會使其形象與品牌受到顧客的肯定, 顧客對公司的認知, 已經贏得顧客主觀的選擇行為. 當公司宣告「立即投資的新計劃」、「公司新訂單的堉加」、「新購併的活動」, 若能使顧客尊重與選擇,顧客自然、會開啟其購買的消費行為. 公司採購方式的改變、購買方式的變化, 像金融卡、信用卡、ATM、ADSL等等,異於傳統的做法, 都會提高公司的競爭優勢.

 

(2) 增強價值鏈會降低成本, 取得更低簾的輸入成本. 如outsoucing委包的價值鏈、電子商務的價值鏈、虛擬組織的價值鏈、內部連結的價值鏈, 都是改變產業經濟竟黨爭力的結構, 增添生產力與營運能力.

 

(3) 公司「新價值的主張」; 如製造業服務化、資產證卷化、危機機會化、利潤最大化、附加價值化的新思考, 會改變產業結構、功能及顧客價值. 金艮行搜尋資金的活重力, 副生了眾多的新種產品. 又從其核L心借貸業務, 轉變出多角化的新種金融產品, 刺激資金快速流動, 強固銀行的競爭優勢, 創造了許多特殊能力的價值.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angkuei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