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大學 名譽教授 李長貴
台電、中油以國營事業之型態, 經營台灣「能源事業」 其龐大市場廣及台灣大社會所有的團體與家庭; 包括經濟團體、社會團體、教育團體、醫療團體、社區住宅、國防軍事等等所需能源, 發展工商農漁業, 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質. 台電、中油是國營事業寡占所有市場, 其組織淪為「官僚組織的事業體」, 缺乏事業經營應有的工作態度; 不具備企業經營的核心能力, 就是市場行銷導向的能力與策略規劃的能力, 而導致 不甚瞭解生產力、競爭力、創新改革能力、降低成本策略、效率績效的評估管理能力等等, 經營管理的核心要素. 卓越經營重點在於創新與改革, 能在投資規劃的績效管理上具備財務管理的「績效評估」的能力, 積極處 理各項「浪費與損失」的降低成本的能力, 都無法完成管理者應盡的職責. 遇到浪費與損失的嚴重問題, 不僅不追求該負的責任, 而轉移問題到要求政府以編列預算, 或增加預算來支應, 當政府的財務窮廹時, 就轉向電户或人民漲價索取的 不當管理行為.
台電、中油是國營事業. 其永續經營務必創新而取「公辦民營」的經營模式, 先執行自由化的改革措施, 再進入民營化的組織創新與改革 (如中華電信民營化方式). 其改革程序應由「遠景、目標、使命」開始, 再檢討「策略決策」之正當性, 然後再徹府改革與再造其「民營化的組織管理模式」之佈建, 以及對所建立新體之「績效加以驗正評估」 :
目標使命 → 策略決策 → 組織制度 → 執行評估
(一) 願景、目標、使命的創新, 才能走向正途:
國營事業的目標為「發展國家資本, 促進經建設…」的宗旨應改為「目標聲明」, 才能訂定正確的「能源事業聲明」. 台電、中油的國營的目標事業應是「能源事業」, 這樣才能正確地表達出該事業的經營方針與經營策略. 過去以「發展國家資本」為酷的觀念已經曲拆,使台電及中油的經營方針與工作態度迷失方向, 已迫使國營事業的台電與中油, 走上類似扮演「稅務單位的功能,向消費者索取消費稅」, 從而喪失經營事業所需的市場導向及行銷導向的觀念.其官僚觀念性格, 使台電與中油都入官僚的事業體制的經營, 要漲價就漲價, 要投資就投資, 要偷放排氣就排氣, 要提高備載容量就提高等等不當的管理觀念與做法, 早已失去了其策略規劃的能力、卓越管理的作為, 及評估外在及內在的經營環境能力(SWOT分柝能). 台電應該知道歷年來有四萬多家的高用户西移中國投資, 而仍高估28%的用電量, 其不太適當的備載容量預估及配電系統必須改變其做法. 台電不要刻意揑造「假性需求」, 藉以加蓋電廠衝其業績的錯誤觀念, 圖利民間電廠的不當利益. 國營能源油品市場是台電與中油, 以及民營電廠、台塑石化所壟斷的寡占市場. 寡占市場那有「市場機制」的漲價依據? 因為浮動油電價機制是黑箱作業的騙局, 除把採購天然氣的成本, 灌入購油成本外,還把購油成本膨脹到八成, 讓中油可依國際油價來調整「漲價幅度」, 將虧損與損失轉嫁給消費者負擔? 中油理應先改革「能源油品市場的自由化, 讓自由市場的供需來決定油價才是正道.
(二) 策略決策的再造改善, 才能走上正確經營的方向: 國營事業中油、台電以「漲價」來彌補損失與缺失, 這是「迷失的管理」、「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的危機管理措施」. 油電價的不適當策略及油電價格的漲調, 除了加重全民的負擔外, 行政院主計總處也預估,油價漲10%, 將使我國經濟成長(GDP)降0.26%, 消費物價指數(CPI)上升0.37%; 電價若漲10%, 消費物價指數也會上升0.36%. 馬政府想要調漲電價、油價其理由只是反映成本及彌補虧損, 實在難以說服人民. 最起碼該先改革中油台電的成本結構, 否則中油、台電員工領高薪, 卻要低薪的民眾來買單, 這是不公平又無正義. 為何現在不用選舉了, 卻以漲價來剌激經濟的衰退, 而毫不在乎. 油電漲價勢必導致工業產品及使民生產品都會墊高成本, 食衣住行都將聯動上漲, 現在通貸膨賬的現象已輕出現, 中產勞動階級的消費能力降低, 蕭條痛苦的日子會來臨.
台電不當的策略與錯誤的決策會造成虧損黑洞: 年來台電、中油長期虧損, 台電電價預測不準, 跟民營發電業者有九家, 14部機發電量占台電總發電量的29%, 遠超備載容量16%的需求. 這就是說, 這些買來的電不但沒有全部使用, 還超過防備不時之需的備用電力需求, 使台電的發電設備「閒置」. 台電投資所成立的「汽電共生」股份有限公司, 約有26%的持股, 是最大的股東, 而年年卻出現補不完的「虧損」, 而民營公司卻享有高額的利潤, 有麥寮、和平、長生、新桃等廠, 去年的盈餘超150億
(1)這顯示台電投資規劃與管控不當,徒增成本負擔. (2) 全民遝得負擔錯誤決策所造成的虧損黑洞,加重台電的虧損失壓力, 而今已達數千億, 而大漲電價及油價數十%, 嚴重的通貨膨漲緊接而來. (3) 台電的監控管理、電源開發計劃與備載容量的管理失當, 徒增成本負擔和負債, 反映在氣電共生九座發電機所發的總電量, 已達台電總發電量的25%以上、備載容量率過高造成台電部份電力設施閒置、收購價格也高於台電成本,使台電負載管理能力損失近千億, 而喊出「不讓電費漲價,台電會倒閉,消費者就沒有電用」的謊言. (4) 台電備載容量, 標準16%, 實20%以上, 輸配電經費年來多花3000多億. 備載容量太高,台電發電設備閒置, 年增400億損失.
中油真正的問題在於「不妥當的舉債投資」:
(1)中油近年來財務結構惡化, 2012年仍編近40億的投資, 其 中自有財源32%, 其餘68%舉債支應. 中油必須在所有投資方案必清楚列出列出計劃的評估及績效的評估. (2) 中油年年編列近50億環境保護支出, 年年違反環保法規而被開罰件數20件以上, 罰鍰金額動輒數百億, 則砸大錢推動環保成效不彰外, 所衍生的社會成本, 遠恐超過罰鍰金額. 中油前年度(100年度) 遭罰22件, 處罰金額245億萬元. 三年來利用雨天以報備方式排放癈水55次, 被追繳金額達2600餘億元. 中油的企劃能力、評估能力及獲利能力之知識, 顯然需要再學習, 才有可能有效操作及執行有效的作業管理、投資管理及績效管理. (3) 過去六年中油至少砸150億, 進行油氣探勘, 除有違國營事業規定外, 有浪費國家公帑之嫌.中油自一九七O年開始, 從事國際合作探油, 在國外進行合作礦區九國二十四處, 其成果如何? 是否在檢討其成效? 會不會再陷入「浪費公帑的責任」? 台電、中油漲價是錯誤的決策, 將其錯誤的管理轉嫁於消費者, 這是錯誤的策略與決策.
(三) 組織、制度與編制的再造改善, 才會執行「做對事」的效率與效益: 當前台電、中油都入「虧損」、「浪費」、「無能」、「錯誤方向」、「錯誤政策」、「無效率的投資政策」、「人力資源的浪費」、「策略目標的迷胡」的現象. 其具體出現弊病是「沒有漲價就會倒閉」的壓力感. 「漲價」無法也不能解決台電、中油的問題. 僅以「一次漲够的治標思考」, 台電、中油將會繼續腐爛下去, 甚至會拖跨台灣的政治與經濟. 永續經營的「治本之道」是徹底改革再造, 才會使台電與中油重生.
(1) 台電、中油總人力的裁減與民營化再造是當前的要務. 台電總人力11,000人;中油的總人力宜定為15,000人: 二十多年前, 當民營企業逢勃發展, 台電與中油也提出「組織編制的研究」,當時本人也任研究主持人, 比較國際四家電力公司的產電量與員工人數的生產力比率, 而建議台電總人數要從二萬多人裁減到到11,000人. 中油在美國一家顧問公司的建議下也可能是一萬人員工編制的組織. 台電對裁減員工的方法是以「組織瘦身」之再造方式, 將編制內之「營建處」三千多位員工全部裁減, 另外成立一家民營的工程營造單位, 又以執行出缺不補的政策, 結束了裁減人力的方案, 今天台電與中油還要再接再勵,將「管理處」員工編制各別裁減三分之二, 才能達成有效率的績效經營. 台電冗員充拆,台電總管理處現有二千七百人, 最少可裁二千人(約74%), 人事費可節省30億/年. 台電目前員工數約兩萬七千人, 目前大部份工程都外包, 不需要再養這麼多的員工.
(2) 從自由化與民營化來提升效率:「汽電共生」的新方案, 建立民營的發電廠, 賣給台電. 近年來由於燃料成本大幅上揚, 台電的燃料成本佔發電成本的45%, 還要對民間電廠高價購電, 兩者相加台電燃料成本達70%. 因為台電不是民營機構, 不能掌握能源價格的變動, 其經營效率自然降低.台電、中油是國營寡占事業, 又負政府的政策任務, 政府會隨時干預. 台電與中油的「政策任務」與「政府干預」混在一起, 「責任就難以釐清」, 但民營電廠就沒有這樣的困難. 所以, 「民營化」對台電與中油效率的提升會有很大的幫助, 甚至對解決這兩家公營事業的「債務」也有幫助. 但應先「自由化」才能使壟斷能源市場的台電與中油改變, 才會兼顧國內的能源市場的穩定供應, 以及 能源市場的自由競爭. 台電還要開放輸變電、配電, 讓民營電廠可透過台電的輸配電系統, 直接賣給消費者, 打破目前台電的壟斷阻力. 台電、中油是寡占的國營事業, 其原料成本的管理包括煤礦、原油、媒氣的採購程序要徹底改善, 並要修改現在棄之不用的「標準作業程序」(SOP), 使之回復最有效的財務程序; 包括期貨採購、安全水準的採購, 並要培養有預測能力與談判能力的人才, 提高採購能力及經營績效.
(3) 執行降低成本的策略, 提升員工生產力, 立即中止台電分期漲價計劃: 第一、台電、中油的人事成本過高的問題,在於冗員過高及激勵性薪資制度的問題. 行政院主計總處的調查, 「電力及煤氣供應業」及「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」指出員工平均薪資超過九萬元/月, 不僅居各行業之冠, 更是國內受僱員平均薪資的兩倍以上, 含固定月薪、年終獎金及員工福利為45,642元. 台電、中油是國營事業, 政府放其人事成本過高的問題不管, 再用漲價方式彌補虧損. 這種作為等於要薪水不到台電中油員工一半的老百姓, 來分擔台電中油的人事成本, 又台塑的人事成本遠低於中油,而導致「台塑坐享暴利、中油員工享受福利, 負擔卻由全民買單.
第二、關於獎金方面, 台電年年虧損, 今年預計虧損754億, 還每年約編列85億元的績效及考成獎金. 在煤炭採購方面, 台電應在淡季大量採購現貸媒, 每噸成本至少可省5美元, 一年可節省新台幣40億的購媒支出. 另台電與民間電廠以高價採購電力, 一年可省30億元.停止新建電廠也可節省100億拆舊與利息支出的效益.
留言列表